771、《记》曰:“凡学,官先事,士先志。”其此之谓乎!礼记·学记(四)【先秦】乐正克 拼音版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7:18    点击次数:54

图片

大学始教,皮弁祭菜,示敬道也。《宵雅》肄三,官其始也。入学鼓箧,孙其业也。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未卜禘不视学,游其志也。时观而弗语,存其心也。幼者听而弗问,学不躐等也。此七者,教之大伦也。《记》曰:“凡学,官先事,士先志。”其此之谓乎!

【先秦】乐正克《礼记·学记(四)》

赏析

“大学始教,皮弁祭菜,示敬道也。”在大学开学之初,穿着皮弁服,用祭祀的蔬菜来祭祀先圣先师,这表示对教育之道的敬重。这种庄重的仪式不仅体现了对知识和师长的尊重,也为整个教育活动营造了一种神圣而严肃的氛围,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神圣性。

“《宵雅》肄三,官其始也。”让学生学习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三首诗,这是为了让他们在一开始就明白为官的道理和职责。通过诗歌的学习,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,为他们未来的仕途或社会责任奠定基础。

“入学鼓箧,孙其业也。”入学时击鼓打开书箱,是为了让学生谦逊地对待学业。鼓声的响起和打开书箱的动作,具有象征意义,提醒学生要以恭敬和虚心的态度开启学习之旅,不可傲慢自满。

“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”用夏楚两种惩戒的工具,是为了收敛学生的散漫之气,树立教师的威严。这并非是提倡体罚,而是强调要有一定的规矩和纪律,让学生明白学习需要认真和专注。

“未卜禘不视学,游其志也。”在没有占卜举行禘祭之前,天子不去视察学校,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展志向。这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尊重,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。

“时观而弗语,存其心也。”教师时常观察学生但不轻易发言,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,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。这种教育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,让他们在思考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。

“幼者听而弗问,学不躐等也。”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随意提问,是因为学习不能超越等级和阶段。这强调了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,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。

“此七者,教之大伦也。”这七种做法,构成了教育的重要原则。它们相互配合,共同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框架。

《记》曰:“凡学,官先事,士先志。”意思是说,对于为官之人,教育要先教他们事务;对于读书人,要先让他们树立志向。这进一步强调了教育要有针对性,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目标,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。

从整体来看,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教育注重礼仪、道德、纪律、自主思考、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等原则。这些原则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